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范文精选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提升举措

长期以来,农业经济发展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基础地位,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收效,但与一些世界强国的农业经济水准还存在着发展阶段上差异。因此,为了更加科学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链、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全局发展,需切实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剖析,增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更好地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近些年,我们国家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成长在世界范围内是众所周知的,随着世界格局的转变以及全球化市场角逐的加快,使当局意识到当下农业经济转型的情形之紧迫。当前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着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多元化挑战,农业经济的发展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因此农业经济管理概念的推行,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使我国农业资源进行重组优化配置,实现与国际市场相互流动多匹配的国际化合作方式,与全球经济共赢共存。

1.1农产品质量怠忽

某些地区,为了提升农业经济指数,对农业生产管理较重视,利用各项机械技术、过度应用农药抑虫技术、积极使用新品种等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而未切实考虑到开荒种植是否根据当地的地域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经济作物种植,以及这些增产增量的技术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轻忽了质量控制,结果导致农业生产方式失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污染荒漠化,食品农药残留过量。人们食用这些农产品以后,是否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影响到种族的优质传承,同时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人才塑造的局限性

一般单位将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通过系统的学习管理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成为符合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现实运用中执行教学环节仍存在不足,实习基地数量和质量有限,单一的管理机制是否可以判断良莠不齐的人员队伍可以将经济管理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是否具备有效的执行能力跟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管理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党的政策指导下,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还未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在部分乡镇准公共服务中农业经济管理并没有纳入公共财政框架,人才是经济管理中的直接参与实施者,关注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扩充其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3核心动力匮乏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对匮乏,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青壮年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有重返建设家乡想法的人少之又少,这些都极大影响到农村人力资源开拓的难度。同时,劳务输出地区由于重要劳动力的缺乏使劳动力向着女人化、儿童化、老年化的倾向发展,出现了很多的留守村落,在这样的人口质量和结构基础上,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势必遇到很多困难。

1.4管理体制薄弱

如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日益凸显,过去约束条件过于严格的计划经济已不能适应当前潮流。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经济结构间的不相顺应,管理机构存在体制的一些不足,与国内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间还是有差距的。由于处于发展上升期,一些管理者执行力欠缺,对于党和国家颁布的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举措未形成深刻的认识,相互之间的利益协调不和谐,在思想上不能满足农业经济管理需求的。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以致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需求适应不良。

1.5信息化建设短缺

农业经济管理中不单单是农业的生产、人才的培养、管理、消费这些内容,同时还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耕种、收成、储藏、运输、产品加工、销售、跨行业数据挖掘和研究等多环节)需要拓展分析和创新,调整生产,推动农业企业的发展,抢占市场先机,长久优势发展。但现在的农业经济管理大部分未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收集信息渠道较单一,出现了“信息孤岛”的状态,没有能够利用大数据实现科技含量高的农业经济管理与国际市场接轨。

2农业经济管理新政策的研究

2.1与时代同步关注品质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之前农产品的生产一味追求增产增销的落后思维模式已跟当前经济发展不能顺应,须顺应潮流朝着全面新颖的管理模式变革。用心分析发现如今大部分国家首要关心的问题聚集在全球化知识产业中,最为热点的问题都是对于环境的保护问题。如今,基本上各行各业都要紧密围绕环境保护这个焦点来开展工作。农业是自然和经济的结合产业,是可以持续发展中的关键因素。随着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始渗入,不再用牺牲环境作为付出的代价而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而要关注、重视环境,更要关注农业生产品的健康和安全。如今,有机绿色食品已经是大部分消费者的选择,农业生产可以保证有机食品的来源。高质量是当今最为关注的农业产后工作,应高度重视食品的加工问题,保证食品安全。在此基础上开发绿色食品,助推农业绿色发展不断创新,改变我国传统的相对落后的农业结构和增产模式,也将使农业经济管理的理念意识更加科学。

2.2人才培养创新

未来须要主动从国家经济、教育体制和科技变革等全面的角度将培养目标与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顺应,培养体系结构与内容的设计以及详细的培养方案应以顺应社会发展为根本。调动人才学习积极性,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和培养规律,使管理人员不但能够掌握基本的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和经营知识,并可以以系统的观点结合前沿热点问题,利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卓殊的思维模式探索和解决农业问题。与农企事业单位合作,积极拓展见习基地,加强管理力度,规范管理体制,培养具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的经济管理人才。定期对管理人员责任心、业务水平、政治素质等进行查核,作为考虑其个人发展和福利待遇的依据。

2.3农业经济管理动力支持

当下农村经济发展中,缺乏一批综合素质强、有卓识远见的队伍在农村发展建设,这样便引起农业经济管理缺少动力支持。各级政府应进行招商引资,大面积普及现代农业先进技术,鼓励外出壮年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学生返乡建设,改变农村经济结构。创立一个绿色通道,积极引导他们返回家乡发展,利用现代教育学习的本领就地取材,培养创新实用型技术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这样既可以把城市前沿文化带回农村,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又可以用所学到的科学技能,为筑造新农村导入新的生机,同时缓解了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带来的的人口聚集压力,缩小了城乡差距。对于加速新农村的建设,推进国家第一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都有诸多的积极意义。

2.4管理体制趋于完善的思路

完善适合的管理体制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管理人员需树立正确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转变旧有管理模式,增强自身工作水平,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创新。让当地领导、中层干部和基层人员直接参与,共同商讨制定合理可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关注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化市场,科研单位农产品研发创新推动产业链整体发展。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行业的科技含量,扩大发展空间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保护百姓们的经济利益,以适应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机械化的发展,我们还应关注一些针对农民的的技术培养,增加城乡沟通交流,促进城乡一体多元化发展。

2.5信息化建设

现代信息化技术使农业经济管理向有深厚技术内涵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使农业技术传播和发展加快,提高生产率,招引更多综合素质高、见多识广的人员参与到农业经济发展建设中去,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在树立信息化管理建设意识、增强群众对信息化技术意义理解以后,没有基础设施,就很难进入信息化技术经济发展,目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需要从高层面加大扶持力度,领导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合理,吸引培育出色人才,加快基础软硬件设施和科技服务站建设。关注市场,重新配置基础要素,为农民提供多元的选择,如过去存在因农产品生产过剩而导致滞销降低了农民经济效益,农民解决了教育、养老、农副产品收购、现货交易平台等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的落后之处,利用引入互联网技术规范建设信息化服务体系可以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将是未来世界农业的发展走向,对于解决我国三农等问题、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重大意义。

3农业经济管理未来趋势思考

进入到新时期以来,农业经济管理作为系统性的综合工程,需要多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发展。我们需要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改变观念的基础上,使我国的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具有中国特色,以实现农业经济稳步发展。随着政府管理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加深认识,未来在农业生产、农业管理、科研成果等多元化关联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都将运用,以达到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信息化、管理产业化、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效果。在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国家政府也会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大扶持力度,调整经济结构,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管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分析—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3(2):107-109.

[2]李丹霞.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研究的新进展[J].现代商业,2013(5).

农业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昭示着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的淘汰,已不能适用新时期的农业发展需要,因此应当引入信息技术,旨在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信息化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且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

1.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让城市与农村、国外与国内始终保持消息的畅通,充分发挥及利用现有资源,当然,农产品市场也会因信息化的应用而逐渐扩大。信息化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有条不紊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流通,从而促进了城镇化建设的进度,并且为当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1]。与此同时,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还能帮助科研单位以及农业院校找到适宜的实验实践基地,进而完成其研究成果,确保资源的配置合理有效。

2.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农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接近,但是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固有条件下,我国当前的农产品的经营规模较小,且较为发散,从而体现出自身的诟病,即成本虚高并且质量不能控制。若想优化我国的农场品市场竞争力,则必须要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与此同时,应用国际先进的加工手段和贮藏手段,总之,实现上述过程的基本前提便是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

3.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目前,若想发展农业现代化,则必须要应用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及技术,但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便是确保设备及技术先进化及农业发展各个领域的关键所在。发展农业现代化应当实现软硬两方面支撑,软方面支撑便是实现信息化。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促使农业销售、加工以及生产等环节的经营者得到先进的技术知识,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以及普及,防止发生因信息不对称致使的经济管理部门错误决策。与此同时,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农民文化素质以及科学意识,全面有效的促进当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力度[2]。

二、基于信息化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研究

1.信息化基础设施缺失

无论如何,农业信息化建设均不能脱离设备设施建设而单独存在,只有满足基础设备设施建设的要求,方可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目前,我国的农业区域普遍存在基础设备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严重的甚至未曾建设过基础设备设施。其次,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信息化网点均没有完善的覆盖率,因此农业得到信息的渠道依旧沿用传统的手段,而且开展农业活动也是通过机械设备或者人力实现。

2.缺少信息化服务人才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到众多领域的传输、计算、分析、储存以及采集等,因此要求信息化服务人才为复合型人才,但是这种人才在农村非常短缺,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其次,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岗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难以满足高校毕业生的期望,或者对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人才较多,但是受限于诸多因素,实际实践的缺寥寥无几。

3.信息资源开发缓慢

尽管当前的网络信息内容多种多样,但是具有时令性、预测性、指导性及针对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却少之又少,而且相关的软件开发也寥寥无几[3],因此有待开发。

4.缺乏信息化意识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员因多种原因导致其缺乏信息化意识,即便是政府部门也没有对农业经济予以重视,对信息的价值视而不见,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完善措施

1.完善信息化网络建设

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服务网络的重中之重,更是农业经济信息传播、处理、分析的基础。信息化网络体系不仅包括基础的传输网络,还包括此基础上的广播电视网络、专业计算机网络以及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只有得到完善的农业经济信息,才可以更好的进行农业经济的决策及信息资源整合利用。

2.培养信息化人才

培养信息化人才要重视创新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并且提高农村当地人员培养的比例。首先,应当处理好农业信息管理、经济、和技术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组织满足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要求的团队服务于信息化建设。其次,强化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毕竟农民属于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任务。

3.创新服务模式

信息化服务模式创新主要从载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以及主体社会化中实现,首先,应该确定“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远参与”的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推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其次,促进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的多元化,比如科技信息的产前、产中及产后,均可以作为降低农业成本、产生经济效益的途径。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可以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以及管理模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载体则是在当前社会文化氛围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条件下,发展新兴载体,充分发挥新兴载体传播信息的作用。

4.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发挥其组织、协调及主导作用,并且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任务、方针以及目标,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与此同时,发挥其职能和协调作用,全面整合信息资源,促进农业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实效性及全面性。

四、总结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提高人们的信息化意识,完善基础设施的构建,促进农业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王春赢.基于信息化角度的农业经济管理探究[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4(36):122-122.

[2]屠依群.刍议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3):31-31.

农业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1.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水平有限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主体主要是人才,而在现代农村经济的改革中,农业经济管理者水平有限,专业知识不高且缺乏培训,导致他们在观念上存在偏差,认识不到农业经济对于国家主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再加上本身的执行能力较差,缺乏相关经济管理经验等客观因素,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

1.2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了现代农业经济的进步。诸如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经济结构与发展速度不匹配,导致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也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了许多制约。特别是经济管理活动中执行力差,管理体制存在不足等现象。这些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整体概念上也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全面进步。

2.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2.1管理模式日趋信息化

信息化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将成为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管理信息化便于收集整理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不仅能够为农业经济、生产和管理提供服务,还能够为农业经济政策提供支撑。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的进步。

2.2管理理念日趋现代化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必将替代保守落后的管理模式。当前,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农业经济管理将越来越注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的匮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引进或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强化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更新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并根据每个人的自身能力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其成为具备农业经济管理高水平的人才,发挥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2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是国家对于实现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真正实现国家惠民政策的根本保障。首先,农民对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期待值较高,但由于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很多制约经济进步的现象。所以,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就要整合和优化农村农业资源。其次,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实现民主管理的自律机制是十分有效法方法。对于一些普通事务,可以由集体讨论决定,而较重要的事务,由重要决策部门如监事会来决定,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充分整合各项资源。

3.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寻找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际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是,需要顺民意,尊重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从而更好的指导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的工作。

3.4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在发展农业经济时,不但需要改革创新,还必须符合当地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实践证明,实现专业的集体合作是有效的发展模式。首先,这符合我国对于保证土地归属问题的政策规定,还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再次,这也符合农民的自身意愿,从而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从而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

3.5强化科学技术的支撑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农业经济产业过程中,重视科技的推广和运用,加强对整体的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规划布局等进行指导。不但可以有效实行对于农业经济的科学管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单产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收益。

4.总结

农业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个人对土地的自主权,使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是在家务农。因此,为了改变农业目前发现的现状,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不仅是技术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金融的支持,从而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农民依旧是土地的主人,享有充分的土地使用权,其次是要有国家的扶持政策,基于对农业的生产投入以及土地改造,给予农民优渥的信贷政策,帮助生产。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又有国家的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管理才会重现生机。

2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面积较少,林地草地相对较多,部分地区存在大片的荒漠,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促使农业经济更好的发展也是重中之重。我国是市场经济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不仅可以满足农副产品的流通和需求,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益。但以市场为导向最容易出现市场紊乱,往往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农民。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耕种合适的农作物,才能更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价值,才能实现高产量低投入,使农业发展收益,市场处于平稳。

3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新时代下,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融入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的耕种技术,都是世代相传的粗犷式小农经济,农民大多不会获取农业发展的相关信息,信息的流通也相对闭塞。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不仅有利于信息的流通,农业信息的发展以及农业科研的发展和改革,也能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科技化的发展。

4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农业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科学的发展,也就需要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正如袁隆平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才能满足我们人口大国的粮食需求。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要想与时代接轨,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科学耕种技术的传播。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还应当学习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从他们的成功中总结出科学的农业发展的经验,再与我国的农业发展实情相结合,摸索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同时,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加强培养,全面系统的了解农业发展,并针对各自的表现,制定相应的发展方向,培养专业型人才。同时加强他们耐心、责任心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在与农民的相处以及推进农业的发展中顺利进行。

5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

我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归根结底是农产品利用率低下,生产的粮食仅仅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对于农副产品的加工,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更由于我国是小农经济,各家各户的生产和销售,加工,都是单独的封闭的,很多农民也不懂得如何去提高商品的附加值这不仅造成农副产品原料的浪费,更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因此,在新时期下,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就要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展开指导和宣传,为农产品的销售和加工打开渠道,使农民了解到更多的方式,去增加农产品的价值,不仅能够是农副产品的生产不用担心滞销,也提高了商品的附加值,从而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农业的发展依旧停留在原始的耕种方式上,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成本,也使农作物的产值不高。除此之外,我国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集体化农场,机械化程度高,我国属于个体独立的小农经济,农民单独拥有的土地不多,对于农作物的耕种更倾向于人工劳作以节约成本。这些都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低下。因此,在农业经济的管理中,更要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首先在农作物的种植中,我国农业经济基本属于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收成颇丰,干旱洪涝收成欠佳,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完整的防灾害体系,在平时注意蓄水和灌溉排水系统的处理。其次在农作物生长中,科学的应用农作物生长技术,促进农作物更好的生长,而不是一味的使用农药化肥,使无公害农产品减少。最后在农作物的耕种中,合理利用机械生产,这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大大的节约劳动力成本,减轻农民的负担。

结语:

农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出口,国家就没有发展的根基。因此,在新时期下必须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这不仅是国民的生存问题也是国家的发展问题。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不仅从技术层面上,培养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帮助农作物更好的生长发育,解决农民靠天吃饭的困扰,培养技术型人才,运用机械代替劳力的耕种,更要在金融方面给予农民更多的惠民政策。同时,技术人员也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在总结先进水平的基础之上,牢牢把握我国的农业发展实情,才能摸索出适合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道理。最后,农民也应该对农业的发展前景保持积极性,认真学习先进的耕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发展多种商品经济,才能促进农业发展的繁荣,也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我相信通过这些环节的相辅相成,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会指日可待,我国农业也将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国新.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15)

[2]陈艺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

农业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探究了农业经济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主要从三个层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农业经济结构、国家项目计划与人才培养来分析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不完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创新经营体制、改革科技服务范围。

关键词:农业经济结构;项目计划;改革创新;策略分析

1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现状

从古至今,农业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对农业项目基金的投入增大、国家扶持政策逐渐优化,这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对于建设新型的农业经济体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农业项目资金的扩大,一些地方部门对各个农业项目的资金分配与合理利用也随之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分配、消费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组织与决策。从宏观的角度包括经济结构管理、生产布局与生产计划管理、资源管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仍然是农业管理中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薄弱环节,管理工作当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农业项目的建设质量与发展速度,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去提高完善。

2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意义

经济管理对于农业来说是除了生产能力以外对农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农业经济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基础设备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关系着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民的增收情况。合理的组织计划生产力,使人力、物力、资金更高效的被使用;合理的调节好生产关系,使广大农业劳动者更有激情的投入工作,产出更高质量的农产品。所以说,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对于国家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3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3.1农业平均生产力还不高,农民增收滞缓

3.1.1机械化水平较低

生产力低的一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机械化水平较低,不仅仅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不及我国经济环境下应该保证的农业需求。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多为偏远地区)传统的人力更重依然是耕作的主要手段,人力与畜力当然远远不及机械生产。农业的科技创新无法广泛应用于农业技术,科研机构各大农林院校都开始有自己的创新发明,但这种创新发明仅仅被用作试验田中难以普及到更为广泛的地区。

3.1.2没有集约化的生产模式

土地不集中导致没有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单位面积土地占用的生产资料费用、生产成本费用及农产品的输出等是衡量农业集约程度的综合指标。从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到土地承包制确实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一定时间内促进了农业生产。然而土地承包制并没有改善土地的集约化经营,首先农民没有集约化生产更能提高产量和收益的意识,他们对市场经济体系的认知有限,同时也难以放心把土地交给集体管理。其次土地分布不集中。

3.1.3劳动力的转移

在新中国建立时,为了发展工业国家一度实行“以农支工”的政策,当时很多的农民都被征用到工厂支持工业的发展。由于小农经济收入不高,很多农村的劳动力流向城市务工,导致农村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此外,农民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力。

3.2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难达高效益

3.2.1国际农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多边的贸易体制和国际进出口政策都深深影响着,新阶段的农业生产就要跳出原有的传统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近些年来我国对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城乡统筹工作没有到位,农业经济整体规划工作也不充分。农村的市场经济发展缓慢。市场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农业经营体系都发展的不健全,直接制约了农业总体经济的发展。

3.2.2农业市场化程度较低

截止到2015年,中国农业合作社的数量还不到100家,农民没有组织起来,农产品买卖没有形成市场化交易,起不到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我国农业市场化表现出来的是整体结构的不平衡与经济体制的落后,从资金到土地分配到农业现代化技术低于农业总体市场化程度。

3.2.3缺乏相应的社会服务体系

绝大多数地区,产前服务主要依靠供销社系统来进行生产线资料的供应,依靠国家农业技术部来提供培土、栽苗的技术推广,其他非国有组织提供的服务极少,还有缺少相应的信息服务体系,信息的不对称会间接导致人力物力的增加,农民一开始进入农业市场就存在盲目性,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信息都不发达,对于国家更新的政策项目都无法第一时间获知,这就导致了竞争的不公平性,不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

3.3农业项目资金分配使用不规范

3.3.1各部门之间合作不协调,整合资金不到位

我国的农业项目基金需要经过申请、核实、审批等流程才能派发到农用项目申请人的手上,中间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部门,从中央到地方还可能经历各地区政策不同的情况和地市级县级的审批流程。繁缛的项目资金分配过程很可能导致农民使用资金时有延误。

3.3.2项目规划不科学

现代农业发展基金通常一年为期,同时由财务部与农业部门共同协商确定。由于工程计划时间短、设计规划太仓促,项目很难在有序的环境下保证良好的质量,项目的资金效益发挥不完全。并且缺少合理的考评机制,项目实际的绩效不能真实完整的测量出来。

3.4农业管理缺少相关专业的人才

农业管理是一个冷门的专业,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通常在毕业之后选择去科研所或农业相关对的政府机构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回到基层去管理农业。而很多农业管理是需要回到基层去考察指导的,农民本身对于现代化农业的知识了解有限。

4面对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

4.1创新经营体制

现政府管理农业太多,总共有十多个部门。在分工不明确的工作中,又经常颁布繁琐的规定,经常进行各种检查,给农村工作者带来许多麻烦。从服务农业的角度来看,可以建立一个把畜牧业、农业、水利都包括的大农业局。

4.2增多财政投入渠道

以现在的单一投资,要得到农民的经营权,建立农业园区,唯一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发挥社会团体,企业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并且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投资程序和制度来发展农业项目投资。目前财政投入混乱,盲目投资多,一些地方资金投入大但收益很小,一些该花钱的地方,却没有钱。国家在投入资金中,缺乏科学论证项目实施过程,没有监督。发展农业离不开资本投资,方式不变化,很难建立现代农业。

4.3创新农业科技服务的途径

4.3.1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

传统农业依然存在,现代农业实体还没有形成的转折期,农业科技在农业科技市场作用力下的进展不大,转型期的工作需要由政府扶持并做好。

4.3.2改变科技服务范围

科技服务范围,不仅要传导新技术,更要将新的耕作方法,推进农机化,推进先进的理念。在农村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不可能一个政策,农民工就回到农村。现代农业要摆脱传统农业的困境,我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广泛应用机械,实现农业的发展。

4.3.3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各个部门的合作精神

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各农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转变工作思想,积极工作。对于尚未满足工作需求的员工,允许一段时间的学习期,并在学习期打到相应的水平。此外,对农业人员还应进行资格鉴定,没有农业科学知识的人员应及时清除。

5结语

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相信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各个部门间团结协作,会更高效地、更科学地进行全方位的农业经济管理,建立更好的农林经济体,为广大农民谋福利。

参考文献

[1]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林万龙,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吴象.中国农村改革实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李端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第二篇:农业经济管理途径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我站,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以农业经济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深人剖析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农业;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建议

1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如何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与之相匹配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进而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为真正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其综合竞争实力尤为关键。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总体来说还是相对滞后的,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势必影响农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由此可见,关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探讨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农业经济管理也不断发展。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主要有如下发展趋势:首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为指导。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不断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也随之步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农业经济管理的先进理念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不仅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产品的加工等,同时也更加关注如何进一步做如浓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真正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事实上,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是极为重要的,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可以加快实现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其次,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21世纪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代里,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开始被更广泛地应用到行业发展中来,改变行业的传统工作模式,农业经济管理自然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加快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实现了农业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农民经济效益的提升。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水平和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通过农业管理信息化,可以快速收集与农业生产以及科研等方面的信息,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服务。再次,农业经济产业化趋势明显。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对于加快农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农业对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经济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近些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雏形初现,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道的农民开始参与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来,不仅仅提高了农民的收人水平,同时也增强农业管理的经济效益。最后,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要不断创新,才能够真正适应我国农业的发展需求,才能真正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遭受的各种障碍。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各种高新农业技术不断涌现,农业的经济战略结构不断调整,只有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才能积极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3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建议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真正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笔者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树立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对于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是要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是及时更新的。

其次,提升农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农业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此,笔者建议为了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管理,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加强学习,定期参加教育培训活动,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农业知识,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投人到实际工作中去,为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做出应有的努力和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要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队自的专业化水平对尸衣业经济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为此,一定要加快引进专业人才,充实管理队自,为真正做红)浓业经济管理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再次,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的体制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是很关键的。为此,一定要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转变理念,加快推进结构转型,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此外,一定要注意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仅有不拓展销售市场,创建并不断拓展产业链,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第四,政府的宏观调控很关键。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合作,为此,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引导作用,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做好协调统筹工作,同时不断转变自身职能,做服务型政府。

4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事情,这涉及到诸多部门的协调合作。因此,一定要尽快树立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进而不断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在政府部门的宏观引导下,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切实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海平.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研究的新进展

[」].现代园艺,2012(14)55一57.

[2]林彬.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9一21.

[3]孙红霞,张志红.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4(15)21一22.

[4]唐勇.浅析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及现状[」].农业经济,2014(29)引一32.

[5]王雅鹏肠涛胀岳君.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掀社会科学版),2013(14:)55一56.

[6]张永杰.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5(19)绍一34.

作者:陆凤玲 单位:中宁县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第三篇: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如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进程,开创农业经济管理的崭新局面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为此,以农业经济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剖析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农业;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建议

1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如何尽快建立并逐步完善与之相匹配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进而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为真正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其综合竞争实力尤为关键。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总体来说还是相对滞后的,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势必影响农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由此可见,关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探讨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农业经济管理也不断发展。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主要有如下发展趋势:首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为指导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不断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也随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农业经济管理的先进理念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不仅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产品的加工等,同时也更加关注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真正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事实上,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是极为重要的,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可以加快实现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其次,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21世纪可以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代里,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开始被更广泛地应用到行业发展中来,改变行业的传统工作模式,农业经济管理自然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加快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实现了农业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农民经济效益的提升。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水平和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通过农业管理信息化,可以快速收集与农业生产以及科研等方面的信息,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服务。再次,农业经济产业化趋势明显。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对于加快农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农业对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经济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近些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雏形初现,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道的农民开始参与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来,不仅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增强农业管理的经济效益。最后,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要不断创新,才能够真正适应我国农业的发展需求,才能真正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遭受的各种障碍。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各种高新农业技术不断涌现,农业的经济战略结构不断调整,只有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才能积极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3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建议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虽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真正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树立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对于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是要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是及时更新的。其次,提升农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农业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为此,笔者建议为了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管理,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加强学习,定期参加教育培训活动,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农业知识,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为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做出应有的努力和积极贡献。与此同时,要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为此,一定要加快引进专业人才,充实管理队伍,为真正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再次,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健全的体制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是很关键的。为此,一定要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转变理念,加快推进结构转型,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此外,一定要注意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仅有不拓展销售市场,创建并不断拓展产业链,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最后,政府的宏观调控很关键。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合作,为此,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引导作用,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做好协调统筹工作,同时不断转变自身职能,做服务型政府。

4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事情,这涉及到诸多部门的协调合作。因此,一定要尽快树立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进而不断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在政府部门的宏观引导下,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切实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海平.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研究的新进展[J].现代园艺,2012,(14):55-57.

[2]林彬.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9-21.

[3]孙红霞,张志红.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4,(15):21-22.

[4]唐勇.浅析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及现状[J].农业经

作者:李玲 单位:玉林市农产品安全监测中心

第四篇:农业经济中林业管理现状探讨

[摘要]伴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林业经济也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同时也呈现出了众多的影响因素,制约我国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林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针对林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现状,做出有效的改善和改革,从根本上改善林业的管理,才能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以其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林业管理现状

目前,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目的是利用林业的生产周期管理来实现林业生产的长期性和自然性。只有对林业经营中的风险采取有效措施的处理,才能保障林业生产实现健康、稳定发展。为此,对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要将林业经济管理工作向更精细化、更严格化方向开展,才能不断促进林业产业的向前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同时,对国民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林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林业资源,实际上就是指的就是林业范围内包含所有资源,即一个地区范围内,所有的林地、树木和在这环境中所有的动植物、微生物等的总和。但实际对林业开发时,由于管理方面的不完善,往往造成环境的破坏、水土的流失,影响到地区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失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林业经济管理重点就是对林业开发过程所有涉及项目开展有效的计划,进而实现对林业的良好管理、对地区环境的保护,并将有效培育、保护、利用等作为开展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进行林业的有效管理。以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现状为依据进行分析,对林业资源开展有效经济管理,不仅可以为实现各种利益的获得提供科学的保证,还能帮助林业生产基础和公益事业的良好开展。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工作流程的管理。林业经济管理流程的开展,是建立在林业生产周期之上的,目标是实现林业生产的自然性和稳定性;

②林业风险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必须结合现实开展管理,避开市场、自然等风险,保证林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和工作的健康;

③林业经营效益管理。要将林业经营效益为基础,适当开展管理经营工作,保障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和完善性。

二、我国农业经济中的林业管理现状

(一)农产品的价格

在市场上是趋于稳定的通货紧缩是影响农产品总体价格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上趋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只有个别的农产品价格受到季节的影响有一定的波动,但在整体上对总体价格不构成影响。目前来看,市场的信息化发展在逐渐的加深,农产品的价格受到季节性影响趋势逐渐增大。

(二)农业发展作用凸显,地位得到巩固

当前正是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但农业经济却出现了下滑。分析原因主要为:现在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农民的消费能力也由于消费不足无法充分的发挥。但国家近年来,已经对农村放开了政策,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国需的增长。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带动农村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放宽了政策,增加了对农村的财政支出,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得到了全面的开展。对于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政府方面加大了扶持的力度,给与了政府补贴,农村的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下得到了带动。政府方面还对城乡发展做了一系列的规划,促进了农村公路、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的发展。

(四)农产品价格呈现上升趋势,农民收人有所增加

农民收人一般受到三方面的影响:①世界农产品价格。如果世界农产品价格呈现上涨趋势,那么农民利润就会增加,收人对有所提升;②政府影响。如果政府给与城市务工农民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补助,那么农民就可以将这部分收人填补农产品收人的缺口,相对增加了总体收人;③税收影响。政府方面如果减免农业税,那么农民就可以减少成本输人,相对增加收人。

三、林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林业种植结构

以地质环境作为基础,正确选择树苗的种植,可以增加天然林的比重,扩大种植面积。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积极鼓动群众爱护树木,保护天然林,预防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的情况出现。在加大树木保护意识宣传时,加大对破坏天然林行为的打击力度和处罚程度。另外,还要注意林木防火设备的安置,不断完善林地的预警和灭火系统。对于林木病种害的防治,要进一步完善监督和防治力度,加强资金的投人,保证林木不受病虫害影响。在日常生活,还要注意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林业的影响,将林业基地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作为根本,从土壤、气候、水流等细节上,注意环境的保护,不断促进林业的稳定发展。

(二)创新林业管理方式

对于林业的管理,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引进竞争机制,真正树立起效能管理意识。对于林业的发展,我们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起完整的林业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林业的整体管理。林业领导者,要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不但加强文化方面的建设,还要通过宣讲、培训等方式,加强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真正将林业建设意义树立在员工心中,从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林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合理使用农业土地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①增加土地的产出和效益。要提高土地的产出,就要积极的对土地进行研究,并采取正确方法,改良土地,增加土壤的营养。土壤改良的方式一般是通过耕作、施加有机肥料、土壤转化、微生物培育及翻犁等方式实现的,要根据土壤性质来确定改良的方式,并且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种植农作物是开展土壤改良的依据。农村常利用各种动植物代谢物及残体组成的农家肥来进行土壤的改良,这种方法对土壤的原有养分只有很小的破坏力。

②土地效能实现多功能化。土地并不是只有农作物种植着一种功能,我们可以将市场需求为依据,培育一些经济效益高的植物,利用温室大棚,产出非农作物,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坚持林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发展的重要理念,更是我国一直追求不懈的发展模式。这种观念,不但实现了现代人的需求,更是对后代延续发展满足其需求的一种能力,是世界范围内推崇的科学发展观。林业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长久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是宝贵的国家财富。尽管林业资源是可再生的,但在资源紧缺的今天,对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也在不断的扩大化,树木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如果人类不注意控制开发的程度,过度利用,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造成无法挽回的摧毁性后果。现在很多地区出现了沙尘、雾霆等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天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人类不注重生态平衡,过度开采林地造成的。黄土高原曾经也是绿叶葱葱的林地,可就是由于人类过度的开采,日积月累终于使绿地变成了黄沙。因此,即便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也要有危及意识,必须重视生态开发,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标准。林业产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立起资源利用的新模式,才能在充分发挥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有效保护林业资源,并不断促进林业产业的向前发展。

四、结语

总之,林业产业是国家农业产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多个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现代林业,遵循的是科学的发展观,是以林业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为最终目标的,因此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的管理和协调,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灌输其中,才能逐渐培养其良好的产业链条。

参考文献

[1]李向宇.清水江文书所见苗侗民族山地林业经济管理思想当议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04:89一92+l10.

[2]张文英.对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376一377•

[3]张钦伟.林业经济管理改革发展构想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6:9一10-

[4]毛宝居.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促进林业和谐发展[J].学理论,2013,35:88一89-

友情链接